2)第五七三章 谈判(一)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仅守住了从烟台到旅顺的海上运输线,而且还能不时派舰队出击,并未完全丧失制海权。

  而在这种情况下,日本向朝鲜半岛的增兵不太顺利;而人民军还能得到山东的后勤支援,因此日军对鸭绿江防线的进攻并不顺利,双方僵持了2个多月,仍然僵持不下;而在另一条战线上,向人民军发动反攻的俄军由于有沈阳俄军的支援,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,一路东进,最终收复了海参崴,然后南下,协助日军作战;在这种情况下,人民军放弃鸭绿江防线,全面退守辽东,挡住了日俄联军的进攻,日军又在旅顺发动登陆作战,但被人民军击败,历时4-5个月,战争结束。最终人民军保住了辽阳、旅顺,俄军占哈尔滨、长春、并复夺海参崴;日军占领鸭绿江沿岸的地区。

  这两次兵棋推演均是以华东政府的失败而告终,而英法日俄联军能够取胜,主要是两点,一是英法联合舰队的优势,美国军方认为英法联合舰队对比人民军海军有绝对的优势,既使是华东政府采取避战退守的战术,也是明显陷入下风,仅仅只能保证自己的海运线,无力对日军的海运造成较大的威胁;二是驻守沈阳的30万俄军,尽管在兵棋推演时,这支俄军被困在沈阳的时间超过了7个月,但美国军方认为这支俄军还是有相当的战斗力,在有外来支援的情况下,仍然可以给华东政府造成较大的威胁。

  当然,仅仅是这两次兵棋推演,并不足以确定华东政府就是必败无疑,美国军方计划至少要进行5次兵棋推演才能够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。毕竟英法参战之后,战场的局势变得异常的复杂,变数太多,每一个变化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,比如一但谈判破裂,华东政府很有可能会在英法联合舰队到达远东之前,首先攻破沈阳,歼灭驻守沈阳的俄军,消除这个隐患,这样最后的结果,由其是第二次兵棋推演就会出现很大的不同,不过这本来是美国军方计划的第3次兵棋推演的前提条件。

  另外还有一个较大的外部因素就是清廷的态度,虽然清廷的军事实力并不强,但毕竞是世界各国承认的合法政府,在中国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,因此如果清廷也加入英法日俄联军,将会对华东政府造成重大的威胁。不过清廷并不是一个强硬政府,在战局未明朗之前,未必敢轻易参战。但英法两国肯定会尽力对清廷施加影响,说服清廷在战争开始时就加入英法日俄联军参战。而这样一来,其中的变数就相当大了。美国军方计划的第4、5次兵棋推演,就是以清廷参战为前提条件的。

  不过罗斯福给军方的时间太少,只完成了两次兵棋推演,得出的结论参考价值并不大,但美国军方也给出了影响这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g6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